許光祖二老并沒有想到自己會敗興而歸,為了掩蓋他們的無能,便把事情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通。
“老三說了,他這次就是要搶你的生意,還說不給你點顏色瞧瞧,你永遠體會不到他的痛苦。”
許長順臉色一變:“我就知道,他對我和秋雅的事兒耿耿于懷。”
“對,他的確提了秋雅,還說秋雅理應是他媳婦才對。”
“他媳婦?他配嗎?”許長順扯著脖子候了一句后:“老子這一次肯定要讓他賠個底掉,跟我斗,他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。”
“對了長順,他還說就算桃子爛在地里也不可能賣你。”
二老這么一拱火,氣的許長順只顧著罵許文東了,對于二老的無用,他是一點也沒追究,憤怒的走到電話旁開始聯系各大罐頭廠,隨后便把許文東搶黃桃的事兒說了一遍。
雖然各大罐頭廠的老板對此事比較氣憤,但聽見許長順說只要封殺渠道之后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黃桃后,又都覺得有些道理。
“許長順,自從你當上這個會長之后,大事小事我們都唯你馬首是瞻,你可不能把大伙往坑里帶。”
包廂內,其中一位老板臉色嚴肅的道。
“放心吧,這次只要按照我說的做,許文東最后那批黃桃肯定會成為我們的。”
許長順保證道。
“咱們各大罐頭廠如果供貨跟不上,必然會影響銷量,所以你得給大伙一個時間,我們要等到啥時候。”
“一周,最多一周,只要我們能保證對許文東的全面圍剿和封殺,一周后,他便會乖乖把那些黃桃讓給我們,到時候,什么價格還不是我們說了算。”
“好,既然許會長都這么說了,那我負責聯系市南區的商場和小賣店,我負責四方區的,我負責市北區的……”
眾人統一意見之后,便開始行動,當天晚上就得到了整個琴島副食市場的反饋,無論是商戶還是二道販子,紛紛表態不會進購許文東的罐頭。
反觀許文東這面,在決定以商養商之后,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忙碌了起來,兩天后,他的第一批罐頭便分批次的拉到了庫房,經過清點,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十萬瓶。
這就是罐頭,無論是制作流程還是條件都比啤酒簡單的多,無需發酵過程,只要有人手,有封裝機,便可以生產。
所以在桃園村,這樣的罐頭代工廠有好幾十家,很多罐頭廠在產量不足時都會找這樣的代工廠,唯一的缺點就是質量參差不齊,但許文東現在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了。
“十萬多瓶,這還有一部分加工廠的貨沒有送過來呢,等明天數量肯定更多,這咋賣啊!”鄧乾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大了,姜然也苦著臉道:“是啊,這也太多了吧。”
“別忘了,桃園村的產量占據了整個琴島的百分之九十,也就是說,咱們一家賣的黃桃罐頭,幾乎是所有罐頭廠加起來的,能不多么?”許文東解釋道。
“可是除了黃桃的錢,還有材料,加工費,罐頭瓶等一系列的成本,這數量的錢咱們暫時也拿不出來啊!”
“別擔心,我都已經和這些廠家談好了,讓他們先墊著,過后一起結,咱現在有膠縣的縣長做后盾,這些供應商也只能忍著。”許文東剛剛說完,牛彪就推門走了進來:“東哥外面人都到齊了,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找來了,我爸的小老婆都來了。”
“呃,知道了。”
許文東答應一聲后便下了樓,此時外面已經站了上百號人,這些人都是啤酒廠員工的親屬,看著許文東的眼神無比炙熱。
“許廠長,我大舅哥說只要有輛牛車拿點本錢一天就能賺幾十塊是真的不?”
“是啊,你給我們個準信行不,到底能賺多少呀?”
“你這么大個老板,不會坑大伙吧?”
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,許文東連忙擺手讓大家安靜,然后指著庫房道:“看見庫房了嗎?現在里面有十幾萬瓶罐頭,我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幫我賣罐頭,不過不是往市里賣,也不是往商場小賣鋪賣,而是要拉著貨去鄉下賣,所以體力是第一要求,如果干不了的,現在就可以離開。”
眾人互相對望了一眼,并沒有人離開,畢竟這個年代靠出力賺錢的太多了。
“許廠長,我們不是沒力氣,是不會賣東西啊,更何況這罐頭能賣出去嗎?拉到農村萬一賣不出去我們豈不是白忙活一趟。”
“各位放心,我的罐頭不賣錢。”許文東一句話把所有人都干懵了。
“不賣錢?那賣啥?”
許文東微微一笑:“如果拿罐頭賣錢,各位的確賺不了多少,但如果拿罐頭換糧食,這市場有多大你們敢想嗎?”
“拿罐頭換糧食?”
“還有這好事?”
“許廠長,你沒開玩笑吧?”
許文東輕輕一咳:“我會以每瓶一塊錢的價格把罐頭批發給各位,然后你們拿到農村去換糧,換回來的糧食我會以糧站價格為基準進行回收,保守估計一瓶你們最少能賺一毛,當然換的糧食越多賺的也就越多,全憑各位的本事。”
“不過,有一個要求我必須率先告訴你們,如果有人敢拿我的罐頭換完糧食后高價賣給別人,將會直接被我們拉黑,永遠拿不到我們廠的罐頭。”
許文東說完拍了拍手:“好了,大家別愣著了,排好隊,交錢提貨,不想做這個生意的可以離開了,別耽誤大伙賺錢。”
起先,很多人都處于觀望的態度,一些人開始盤算這門生意到底能不能賺錢,會不會虧本,但當許文東最后說出賣不出去的罐頭原價回收之后,現場徹底炸開了鍋,雖然說十幾萬瓶罐頭沒有在第一天被搶空,但倉庫也至少下去了一半,一直忙活到晚上,大家才有空坐在一起。
“東哥,你說罐頭換糧食這招真的可行嗎?整個市場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先例啊!”